楚天都市报11月13日讯(记者陈咏 通讯员王本伦)11月12日中午,潜江市老新镇田李村61岁的村民邓家新,骑着摩托车带着10岁的孙女小雪,到镇上的快递点拿了一个包裹。拆开包裹,小雪拿出里面的糖,剥了一颗放到嘴里,满脸都是甜甜的笑。
邓家新不知道,就是一个个如他般不经意的举动,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天猫双11的购物狂欢中,田李村前30分钟的购买量位居全国农村淘宝排行榜第三。
淘宝小村一夜成网红
在2017年这个狂欢的夜晚前,很少有人知道田李村这个仅有404户人家的小村子。
田李村位于潜江南部的老新镇,全村有1684人。一走进村子,就能看到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居民住宅、设施完备的健身广场,还有绵延5公里的景观绿化带,道路两旁的花坛里,十余种花木迎风摇曳......
“一夜爆红。”村支书安顺涛评价这个夜晚给村子带来的变化。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打电话来告诉他:“你们村出名了。”刚开始他一点都不相信,随后有电视台的记者到村里来采访,他这才相信。 这些年,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手里也有钱了,“但是没想到,都买进全国前三了。”
和安顺涛一样没想到的,还包括老新镇和潜江市里的领导。“这个村子和潜江300多个村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就是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小村子,在双11之后,成了湖北名副其实的“明星村”。潜江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这两天接了不少媒体的电话,都在打听这个村子在哪,“好像全世界都在找。”
“要说真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都有网购的习惯。”40多岁的安顺涛说,自己家里的东西,多半都是网上买的。
脱贫户成为“网购专业户”
跟安顺涛一样有网购习惯的,村里比比皆是。
楚天都市报记者随意走进村委会对面的一户人家,名叫田婷的年轻妈妈双11晚上在天猫买了1200多块钱的东西。
“给女儿和父母买了几件衣服,住在隔壁的阿姨马上要过生日了,给她买了一套护肤品。”田婷说,其实并没有怎么注意一共买了多少东西,昨天看了下卡里的余额,“发现少了1200多块钱。”
田婷和老公都在荆州上班,母亲在家里做点小生意,帮田婷带孩子,父亲则买了一辆农用车,平时跑跑运输。“父母辛苦了,到网上给他们买点东西,直接寄到家里,不仅方便,父母还不好拒绝。”田婷说,带爸妈到实体店去买,他们是什么都不要的。
27岁的付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双十一晚上,她买了800多块钱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孩子的东西。”付玉说,镇里的东西少,买东西选择余地小。“网上不仅品种多而且便宜。到镇上拿包裹,骑摩托车只要两三分钟。”
在付玉家三层楼的楼房门口,还挂着潜江市纪委精准扶贫联系点的牌子。几年前,付玉的公公因车祸去世,家里十分困难。这几年,付玉的老公外出做生意,婆婆在家种田,日子也越过越好,不仅盖起了楼房,还买了小车。
日子好过了,儿子媳妇也孝顺,付玉的婆婆和姥姥的衣服,都是她在网上买的。不久前,她还在网上给婆婆买了一件皮草。 “才花了300多块钱,穿出去别人都说最少得七八百呢。”付玉的婆婆说。“最开始也受过骗。”付玉的婆婆说,付玉丈夫刚开始在网上买了一台电脑,打算在家里做生意,“没想到,钱打过去了,电脑却没有发货。”
“他是上的那种骗子网站。现在哪还会有那种事。”付玉在旁边打趣。
“农田托管”让村民有闲有钱
说起网购,几位村民都提到了一个名字:老邓。
老邓叫邓家新,今年61岁,也是田李村人,是潜江农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记者来到合作社的时候,几位大妈正在忙碌着把带芽孢的土豆切块——切块后,就可以在合作社里的30多个育秧大棚里种上了。她们说,老邓去镇上拿包裹了。
没多久,老邓就骑着摩托车回来了,车上带着他10岁的孙女小雪。小雪手上,拿着一个包裹。
“本来是有4个包裹要拿的。接到电话,拿了一个就赶回来了。”老邓说着,小雪已经把包裹打开了,拿出里面的糖吃了起来——这是老邓不久前给她买的。
小雪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也会经常给她买些东西,直接寄到家里来。而家里的日用品,都是老邓自己买的——他是镇上快递点的常客,每过一两天就会有包裹。不过,这个双十一老邓没有买,“双十一快递都比较慢,还是平时买比较好。”说起网上购物,老邓经验满满。
去年,老邓参加了省里的一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第一堂课就是讲智能手机的使用。现在,农户们转账都是用手机。”
老邓说的转账,是他的合作社的另一项功能——托管农田。“农田托管”分全托和半托两种,全托就是合作社负责农田全程管理,等粮食收获后,农民向合作社支付每亩740元托管费用;半托就是合作社向农民提供耕、种、管、收等机械化服务,等粮食收获后,农民向合作社每亩支付320元托管费用。
目前,已经有近200户农户跟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协议。农田托管了,村民们不用天天侍弄田地,有时间去厂里上班,手上的闲钱也多了起来,喜欢网上购物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在镇上韵达的快递点里,包裹堆成了山。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包裹按村进行分类,“双十一的还没来,过两天,一天得有两车包裹过来。”一名工作人员指着旁边最大的那一堆说,“这边都是田李村的。快递点里每天收到四五百个包裹,田李村的最多。”
田李村的村民们买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快递点的工作人员说,大部分都是衣服和鞋子,还有一些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电脑电视等家电。
土地流转后荷包更殷实
田李村人舍得花钱,这是周边村民的共识。田李村404户村民里,超过一半都有私家车。
“你买几万的,我就买十几万的。”田李村村支部书记安顺涛说,田李村的村民们喜欢较劲。“不过,舍得花钱还得口袋里有钱。”
村民们口袋里开始有钱,得益于村里“爱折腾”。“如果像以前那样,按部就班地种田,也就能吃饱饭,还谈什么购买力。”
现在,田李村里有3个企业,可以提供800多个岗位,除掉老幼,基本上全村人都可以到企业里去上班。
而家里的土地,同样也是赚钱的途径。现在,村里有一个水稻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流转村民的土地,统一种植水稻、养龙虾;此外,还有一个艾草种植基地,也需要村民的田地。
现在正值艾草的收割季节,田李村500亩艾草进入了成熟期,十几名头戴草帽、手拿镰刀的村民正在地里抓紧收割、打捆,青青艾草布满了整个田野,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是今年收的第三茬,预计每亩可产一千多斤。”田李村党支部副书记叶国虎告诉记者,艾草喜旱不喜水,在地势高的地方长得又快又好,非常适合田李村的土壤,生长到1米左右就可以收割了,一年可收四茬。
艾草是一种畅销的中草药。经过考察与实验,他们发现种植艾草比传统作物收益高出许多,且产品附加值高,还可以进行艾灸理疗,制作成面膜、艾茶、艾枕头等产品。
田李村村民李义光在外开厂多年,发家致富之后就一直想为村里做点事,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得知艾草这个好项目之后,就在村里试种,意外发现土质非常适合。如今,艾草基地已成功种植、喜获丰收,投入400多万元的艾草生产加工基地——潜江市玖艾中药材公司也于9月份在老新镇潭沟村正式开业。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提升原材料品质,公司给种植户提供了种苗和技术,并进行保底收购。”李义光说,现在公司建成,每天可消耗10吨艾叶,目前的种植面积远远达不到公司的吞吐量。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准备扩大规模到3000亩,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共同奔向致富路。
目前,田李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大约为16000元。而按照安顺涛的想法,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的土地全部集中起来种植,给村民支付租金,而村民们则到企业里去上班,家里的田地每年可带来几万元收入,而村民们上班也能有几万元的收入——“一年下来,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就有上十万元的收入,有钱花、敢花钱,双十一能买进全国前三,也就不奇怪了。”安顺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