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网app下载

洞头抖音代运营客服电话(掘金霓屿海“紫”恋 打造紫菜现代产业园,助力养殖转型升级“公司+村集体+养民”模式,破解关键瓶颈)

covsun 2021-12-10 07:06:26 运营技术 3068 0

来源:温州新闻网

洞头抖音代运营客服电话(掘金霓屿海“紫”恋 打造紫菜现代产业园,助力养殖转型升级“公司+村集体+养民”模式,破解关键瓶颈)  第1张洞头抖音代运营客服电话(掘金霓屿海“紫”恋 打造紫菜现代产业园,助力养殖转型升级“公司+村集体+养民”模式,破解关键瓶颈)  第2张

温州网讯 “下月,就将投用了!”看着家门口建成紫菜烘干厂,养殖户陈时福一脸高兴。洞头区霓屿紫菜现代产业园内,紫菜烘干厂的设备已经安装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作业。

霓屿街道临近瓯江入海口,是进入洞头列岛的桥头堡。霓屿岛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沿岸环绕着1.5万余亩的紫菜养殖海域,是洞头紫菜最主要的产区。

近年来,洞头“蓝湾整治”持续推进,进一步呈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新景象。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霓屿街道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紫菜现代产业园,从育苗、养殖、烘干、销售等环节补齐产业短板,助力洞头成功摘得“中国紫菜之乡”金字招牌。掘金霓屿海“紫”恋,紫菜正成为海岛群众的“富民菜”。

投资15亿建现代产业园

助力紫菜养殖转型升级

霓屿海域滩涂资源丰富,是天然的紫菜养殖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霓屿紫菜产量占到了洞头全区的80%以上。但和福建、苍南等地相比,霓屿的紫菜产业一直存在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技术开发相对滞后、产业链不完整等短板。

“特别是缺乏育苗、加工基地和冷链、烘干等配套企业,长期制约着本地紫菜产业的发展壮大。”霓屿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以最为关键的紫菜烘干环节为例,由于本地没有大型烘干企业,一些养殖户只得将收获的湿紫菜运往外地加工,“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承担不起运输的成本,干脆低价把湿紫菜卖给外地客商。”除此之外,本土紫菜育苗能力不足、缺乏大型冷链物流等因素,都曾影响霓屿紫菜的市场竞争力。

下月,随着浙江省“152”工程项目、全省首个海产品专业园区——霓屿紫菜现代产业园迎来投用,当地紫菜产业的诸多瓶颈将逐一得到破解。

霓屿紫菜现代产业园占地306亩,总投资15亿元,是集紫菜、羊栖菜等藻类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平台。产业园内配置了育苗厂、初级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已招引19家藻类加工为主的上下游企业入驻,覆盖从紫菜育苗、养殖到烘干、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产业园的建成为洞头紫菜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局面。

推行“公司+村集体+养民”模式

破解紫菜产业关键瓶颈

对于园区内的烘干厂,霓屿街道下社村的养殖户陈时福期盼已久。陈时福共有数十亩的紫菜养殖规模。由于本地的烘干加工能力不足,往年他收获的湿紫菜大多直接被福建等地商贩收购,只有少量能够在本地进一步烘干加工。

直接卖湿紫菜和烘干后卖,价格差别有多大?陈时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500克湿紫菜收购价一般在两三元,头水紫菜贵一些,末几水只有1元左右。10公斤湿紫菜加工成1公斤干紫菜后,每500克售价在50元至上百元不等。

“在扣除了加工费以后,干紫菜收益比湿紫菜要高上一倍左右。”陈时福说,一亩海域一年的湿紫菜收益约3000元,如果能加工成干紫菜收益可以翻番到6000元。

除了陈时福这样的个体养殖户,当地许多大型紫菜养殖企业,同样深受烘干难题的困扰。“我在霓屿共有1000多亩的紫菜,为了解决烘干问题,只能和福建的企业合作,送到当地烘干。”温州市霓正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汉财介绍,湿紫菜的外运还额外增加了不小的成本,降低了洞头紫菜的市场竞争力。

多年来,霓屿本地只有一些零星的小型烘干作坊,技术水平较低,污染也较为严重。本地不少企业也曾尝试开办专业的烘干厂,但在深入了解后都放弃了。“一套专业的烘干设备,从购置到安装需要1000多万元,还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 曾汉财对记者说,更大的限制条件是水源,“紫菜烘干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淡水,海岛缺乏井水、河水等资源,用自来水的话成本就太高了。”

在洞头区海岛振兴资金的扶持下,今年4月,霓屿街道联合所辖的10个村共同出资约2000万元,回购了紫菜现代园的一幢楼,由霓屿街道农发公司统一运营。大楼的1-2楼作为烘干厂,通过招商由洞头区霓正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

“烘干厂是紫菜产业关键的配套设施,普通养殖企业没有能力办,街道就及时介入牵头去做。”霓屿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街道的协调下,烘干厂将调用当地水库淡水,解决了生产用水难题,“通过我们独创的‘公司+村集体+养民’模式,霓屿紫菜的附加值将得到显著提升。”

据测算,烘干厂年产值可达6亿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1万个,所在村集体年均创收达到60万元,实现产值、就业、村集体收入三个翻一番。

打好产业配套组合拳

种出海上“富民菜”

对于当地养殖户而言,产业园不仅仅是破解了烘干难这个重要瓶颈,更是对一系列产业短板的全面补齐。

紫菜养殖的第一个环节是育苗,过去洞头本土缺乏优质的育苗基地,许多养殖户只能从外地购买紫菜苗。今年2月,紫菜现代园的子项目——霓屿新型养殖基地建成投用。其中的紫菜育苗大棚总投资约650万元,围绕新型紫菜育苗技术要求,以培养室、培养池、蓄水池三个部分为主要内容,配以管理房、观察室、设备房等配套功能,建成了洞头首个现代的菜育苗生产基地。洞头本土紫菜苗源不足、品质不高,从此成为历史。

科技支撑方面,产业园目前引进常态化合作的科研院校8家,建立工作站13个,院士5人。其中,浙江大学温州大黄鱼研究院已落户园区,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作为项目科研合作单位已入驻园区,未来将为包括紫菜在内的当地渔业养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的同时,洞头海洋生态环境也随着“蓝色海湾”的建设得到了持续改善。“水更清了、海更蓝了,紫菜的品质也更好了!”陈时福说,去年实施的“破堤通海”工程,打开了灵霓大堤的一段,让霓屿岛南北海域再度汇通,“破堤通海后,大堤两岸的海水盐度得到了中和,变得更加适宜紫菜生长。”

随着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要素制约得到突破,紫菜日益成为海岛群众的“富民菜”。2020年,霓屿紫菜亩均产值4000余元,同比增长20%,渔养民户均年收入22万元,2021年预计可再增收1万元。

一套组合拳

洞头区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院长 李昌达

作为中国紫菜之乡,洞头区的紫菜养殖既是重要的传统产业,也是今后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海岛地区发展,完善海岛地区基础设施,解决交通、用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重点问题。

对于洞头的紫菜养殖产业而言,紫菜现代产业园的建设是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基础配套设施。依托产业园内的育苗、加工、冷链、科研等一套基础配置的“组合拳”,洞头紫菜产业发展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升级迭代。

产业园的建成,首先是初步打造了较为完整的紫菜养殖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了洞头紫菜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打响洞头紫菜的品牌。

其次是促进了渔养民增产增收。产业园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优良的紫菜苗种、带动更新养殖技术、方便紫菜深加工、拓宽紫菜的销售渠道,从而使养殖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资产,助推海岛乡村振兴。紫菜现代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海陆联动的海上田园综合体项目,用产业发展来夯实海岛乡村振兴的基础。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hth服务。

ID:jrtt

北京抖音AI短视频制作华体会全站app官网公司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