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网app下载

滁州镇江抖音代运营公司(“政”在长三角丨长三角铁路单月旅客发送量疫情以来首现正增长,41个企业从杭州外迁至沪苏浙皖其它城市)

covsun 2021-12-04 12:58:08 运营技术 2731 0
滁州镇江抖音代运营公司(“政”在长三角丨长三角铁路单月旅客发送量疫情以来首现正增长,41个企业从杭州外迁至沪苏浙皖其它城市)

5月29日至6月3日,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增注册89909家,新增吊注销15564家,其中上市公司均为0家。89家企业从长三角迁出,83家企业迁入长三角,208家企业在长三角内部出现流动情况。

具体来看,企业迁出长三角数最多的城市为浙江金华,共计14个企业迁出;从外地迁入长三角企业数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共计15个企业迁入。

统计企业在长三角内部的流动情况,企业迁入最多城市为浙江台州,共计17个企业迁入;迁出城市最多的为浙江杭州,共计41个企业迁出。

长三角铁路单月旅客发送量疫情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6598.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132.7万人次、增长2%,日均发送旅客212.9万人次,占全铁路客发量22.9%,这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三角铁路单月客发量首次实现正增长。

从客流增长点来看,新线带动客流增长效应明显。近两年开通运营的商合杭、郑阜、徐盐、连镇、盐通、合安、徐连高铁、沪苏通、衢宁铁路等新线新站客流增长明显,对整体客流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5月1日,连镇高铁旅客输送量达到18.7万人次、5月5日盐通高铁旅客输送量达到9.7万人次,均创出开通以来单日输送量新高。

今年4月、5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加之气温回暖、旅客出行意愿恢复,铁路客流持续恢复。其中清明小长假和“五一”假期,“补偿式出行”大客流如约而至。“五一”假期期间(5月1日至5日),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1651.8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330.4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10.9%;其中5月1日发送旅客365.2万人次,创长三角铁路单日客发量历史新高。

单月客发量首次实现正增长意味着长三角已逐渐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走出来,出行需求回归正常。铁路客流量持续恢复,清明小长假和“五一”假期旅客人次数据也有较明显增长,这些都表明了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也在同步回暖。

长三角地区“一地六县”首次“跨省通办”

5月31日,安徽省广德市市场监管局通过邮件方式发放了一张“跨省通办”的异地营业执照。此前,天目云露茶业(安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江苏省溧阳市 “跨省通办”综合服务窗口提交了经营地址位于广德的办照申请,广德、溧阳两地通过异地收件,完成远程办理。这是长三角地区“一地六县”办理的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

据介绍,“一地六县”合作区包括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作为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基于地缘、经济、产业等综合因素的考量,“一地六县”实施市场监管体系一体化建设,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

广德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找准摸清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不断拓展延伸“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范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长三角“跨省通办”服务覆盖地区不断扩大、服务事项不断增加、跨省合作不断加深。此前,长三角多地区就已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跨省互认、新生儿落户、企业注销、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都进行“跨省通办”尝试。“跨省通办”的不断推进既有助于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5月上海线上线下消费超3700亿元

第二届“五五购物节”自5月1日启动以来,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5月上海全市网络零售额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11.3%;上海地区快递揽件量超3亿件,同比增长20%;支付端监测全市线下消费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10.2%。进入6月份,第二届“五五购物节”还将新推出60余项市级重点活动和近600项特色活动。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五五购物节”推动下,商家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推出各类促销活动拉动消费。首届“五五购物节”24小时,上海市消费支付金额超过156.8亿元。支付端大数据监测的全市线下实物消费482亿元,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重点监测样本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27.9%。上海旅游接待总人数707万人次,拉动消费95亿元。

购物节对消费拉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线上线下联动的机制下,进一步激发了线下商家的参与热情和力度,从而也有助于餐饮、酒店、景区等线下旅游消费。

安徽自贸试验区协议引资额已达3648.35亿元

截至今年4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新设企业6023家,签约入驻531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648.35亿元。112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实施,并在营商环境、投资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区域联动等领域初步形成了52项制度创新举措。对外发布了第一批十大标志性建设成果。对标学习沪苏浙等先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梳理赋权需求22项。

在推进新兴产业聚集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编制各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推动第三代半导体、石墨烯相关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完成投资约10亿元。加快合肥片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6家,带动项目投资517亿元。组建安徽省生物基聚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和安徽省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将金融服务积极嵌入蚌埠片区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和供应链环节,为硅基材料企业投放金融支持93.24亿元;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提供金融支持29.64亿元,助力建成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同时,编制全省主导产业长三角产业链分布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双招双引”,积极嵌入沪苏浙创新链、产业链。

首届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在江苏镇江召开

5月29日,首届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在镇江召开。会上,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地区共同发布《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镇江)宣言》,达成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共享科技统计数据等6点共识。此外,7家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智库联盟”,旨在促进都市圈内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据悉,未来“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将打造成每年一届的科技创新活动品牌,由江苏、安徽各城市轮流举办。下一届大会将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行。

南京都市圈成员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包含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和16个县,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3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这一文件,为南京都市圈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都市圈进入实质化建设阶段,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前,长三角地区已有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等多个都市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规划明确,未来南京都市圈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是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开幕

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5月31日-6月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作为国内首个以创新需求为主题的科技展会,大会旨在促进科技创新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对接合作。据了解,本届大会以“万‘象’需求 全球揭榜”为宗旨,通过展览和活动两个板块展示十余个国家的科技成果。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举行期间,主办方还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为服务平台,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交易平台,联动上海国际技术商城等众多渠道搭建“技术推广专窗”,从征集到的1000余项需求中匹配解决方案,推广适用技术。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搭建创新供需桥梁,今年5月,大会主办方发起了“需求发布月”活动,引导国内外行业骨干企业释放创新需求,吸引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 覆盖三省一市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沪苏浙皖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长三角课题组

统筹:卜羽勤

撰文:许秋莲

编辑:杜弘禹

设计:陈珊

数据可视化:赵澜涛

数据支持:企查查

(综自政府官网、官微,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安徽新闻网)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北京抖音AI短视频制作华体会全站app官网公司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