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不大,是座山城,盛产大米、板栗、葡萄酒……通化人没有想到,2021年初,家乡会以“断粮求助”的方式被人熟知。
1月12日,通化市接到黑龙江省《关于吉林省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同乘人员的协查函》,其中1名同乘人员在通化市东昌区。通化市立即进行排查管控和核酸检测。至此,疫情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在这座东北小城中蔓延开来。
确诊人数不断攀升,1月15日封城,1月18日封小区,1月21日封户,政府面对疫情的一连串反应和动作,市民支持,也表示理解。
可封户后,生活物资供给的脱节,让大家慌了神。几十万常住人口的采买需求,拥挤在4个采购平台上,线上采购平台失灵,800多名志愿者配送11万户物资,线下配送系统瘫痪。
通化封户通知
1月23日,没有人知道何时解封,但有的居民生活物资开始告急。一时间,各种急寻物资的消息满天飞,没粮、没菜、没药的恐惧滋生出焦躁不安的情绪,通化市民期盼舆论的关注,开始自发在网上求助。
面对疫情、舆情的双重压力,这座小城正在尝试解困。
1. 数字在增长
通化市在吉林省的南部,东接白山市,北连辽源市、吉林市,西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城市相邻,南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
38岁的张瑜在杭州工作多年,每当她被问到老家时,都会稍显尴尬。“常年吃药的可能在药盒上看到,知道我们产药,喜欢喝酒的,也许在超市里看到过,知道我们产葡萄酒。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通化是哪儿。”在张瑜和很多通化人看来,家乡的存在感虽然不强,但也是个有山有水的幸福小城。
这个冬天,疫情在东北的严寒中猛刷存在感,为了响应公司号召,张瑜今年不会回家过年,但年过六旬的父母仍在通化,让她始终放心不下。
张瑜说,通化的疫情,在政府开发布会之前,各种小道消息就已经传开了,“我们同学群、朋友群里各种传,黑龙江的一个人去通化的一个养生馆上课,老头老太太听课领鸡蛋,也领回了新冠,黑龙江这人确诊了,通化要糟糕。”
1月13日,通化市政府召开发布会,通报6人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观察218人。
张瑜捏了一把汗,认为情况不乐观,“去年全国疫情严重时,通化本地病例也才个位数。”确实,今年1月11日,通化两会上,通化市长李平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对本地的抗疫工作表达了肯定——用时48天实现6例确诊病例治愈“清零”。
2021年这波疫情,对于通化来说,更为凶猛。1月14日,疫情出现的第三天,又筛查出7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无症状感染者的背后,还会有多少感染者?面对不断上升的数字,通化市政府开始紧张了起来。
2. “封”
1月15日,通化市政府决定开始全员核酸检测,同时所有道路班线客车、公交车、旅游包车全部暂停营运。
“之前疫情缓和了,像马路上、小区里,和一些小超市、小卖部,有的把口罩勒在下巴上,有的跟我们一样,卡在人中那,还有的干脆不戴了。”张瑜的父亲张建伟说。在小区里排队核酸检测时,他明显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一些人有意识的与其他人保持距离,甚至与排在前后的人确定好位置后,远离队伍,站在一旁等待着。
1月16日,49人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新增7名确诊病例。1月17日,新增确诊病例1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
1月18日,通化市紧急“封城”。社区村屯全面实行封闭管理,只有部分人员可凭工作证出入。高速公路卡点全部封控,除运输必要物资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进入城区。全市所有歌舞厅、酒吧、KTV、洗浴、影剧院、网吧、室内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一律暂停营业。
陈永和父母都在东昌区一处老小区,住在前后楼。“1月19号,通化发布微信公众号通知,要开始第二轮核酸检测,没有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小区居民,从19号开始,可以每家每3天,凭通行证、身份证出去一个人,采买生活物资。但全员核酸检测的这两三天,不能出去采买。”
1月20日,二次全员核酸检测开始。陈永所在的小区,大多数人都很听话不出门,安心在家等通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中午之后,陈永就不敢吃东西,也不敢喝水,到了晚上9点多,他终于在楼下临时公交车改造的检测点里,完成了核酸检测。
小区封闭后,陈永一直密切关注着各路消息,可即便如此,“封户”还是让他也觉得猝不及防。1月21日晚上,陈永所在社区的网格员在群里说,21日22点起,东昌区居民住户实施贴封条封闭管控,居民一律不得外出,社区工作人员将上门帮助解决生活物资配送需求。
各种消息在微信群或者公众号中发布的时候,张建伟还在悠闲的看着电视节目。通化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多数都选择去外地发展,像张建伟这般年纪的人,能玩转智能手机的还是少数。张瑜打电话告知他时,封条已经贴到楼下的邻居家了。
一些知道要封户的居民,在防盗门上贴上了小纸条,纸条上写的都是感谢辛苦,甘愿被封,抗疫加油的话语。
3. 有人喊“断粮”了
“虽然封户是从21号开始的,但实际上18号封小区之后,多数人就已经没法采购物资了,也就是说,到22号,有的人家,已经吃了一周存粮了。”陈永说,进出自由时,同一个单元门的邻居还建议他屯粮,因为很多超市都出现了断货、涨价的情况,“当时政府说了物资充足,会稳定物价,不让大家抢购,我还告诉我妈不用抢,饿不着。”
21日晚上,看到微信群网格员的信息,陈永先是吃惊,紧接着一边给父母打电话,一边套上长羽绒服,连袜子都没穿,蹬上棉鞋,小跑到距自己两栋楼远,小区居民开在一楼的小超市,那时,超市门口已经有人排队结账了。
陈永侧身挤进超市,拿了一堆方便面,半盒卤蛋,“我想买挂面、香肠,但都没有了,结账时我买了23包方便面,9个卤蛋。”陈永从超市出来时,父亲赶来了,拿走了12包方便面,5个卤蛋,“陆续还有人去小超市,其实从18号开始,小区里的人都指着小超市了,小超市又从外面进不来货,里面东西也不剩啥了。”
1月22日,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基本结束,截至22日24时,通化市区累计采集样本361648人均已出结果,其中呈阳性88例,累计确诊病例138例。
“我爸妈小区里没有阳性,也没有发通行证的消息。”张瑜跟着干着急,“他们还剩一棵大白菜,封闭不知道到啥时候,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占线。老两口不敢多吃,三餐并两餐了。”
焦虑和恐慌1月23日真正在通化蔓延开来的。
按照1月23日政府通告的安排,居民线上可以用“饿了么”APP、吉通帮APP、欣明达小程序、好帮养老公司小程序,在线下单采购物资,志愿者服务队将免费配送至社区网格员,网格员再将货品送至居民家中。部分不会使用手机下单的中老年人及其他特殊群体,可直接联系志愿者服务热线登记购买需求,由所在社区网格员代办下单。
但实际操作起来,由于涌入订单过多,有的线上采购平台直接失灵,有的即便能够操作,也因为线下配送运力严重不足,不得不暂停接单,而公布的10部志愿者热线,一直处于通话中,很难打通。
没有所需物资,被关在家门里的居民着急了。小区的微信群响个不停,有人喊断粮了,有人说没菜了,有人发愁没药了。同一栋楼的微信群时不时窜出来求助信息,想求的东西,有粮、有菜、有奶粉、有药品……挂着物品的绳子,在各家的窗户间蹿上蹿下。
通化市民从来没有这样急迫地想要被人看见。
“微博上,越来越多的通化人开始留言,希望引起官方的重视。”张瑜也加入了进去,起初人们不相信,通化市政府一直强调粮食蔬菜供应充足,而且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怎么可能会“断粮”?
张瑜耐心的解释:“东昌区30万人被关在家里,物资在外面,中间只有800多名志愿者配送,根本送不过来。”
4. 夜以继日的配送
张瑜的解释并非猜测,通化市市长李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东昌区居民封闭管理11万户,短时间内订单太多,线上拥挤,当时网上平台就失效了;线下配送,由于实行了严格的封闭管理,比如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封闭在里面了,入户运力不足。
“断粮”的舆情在不断发酵,1月24日,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市民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给大家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的问题,代表市委市政府表达歉意,同时会对工作进行调整。
24日晚,通化市对相关事项又进行通告:从24日起至解除居民居家封闭管理,对居民基本生活物资按照每户5天需求量供应“蔬菜包”,半价配送到户;对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免费配送;药品、婴幼儿用品等其他特殊生活用品,居民可线上自行购买,或与社区联系代购,由社区及时转送到户。
通化市民晒出的蔬菜包
看着一件件待配送的物资,志愿者们拼尽了全力。
1月13日,刘忠敏关了自己的花店,和男朋友徐辉申请加入双创名商会志愿者协会。
刘忠敏和徐辉
从打电话挨家挨户通知核酸检测,到维持现场秩序,从给各卡点人员送饭,到给各家送菜、送药,小两口每天早晨8点前出门,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去,150块钱的汽车油费原本在通化小城里,能开个三四天,现在只能用一天。
最近一周多,通化下了多少场雪,刘忠敏不太记得了,只知道大雪已经有两三场了,每次雪后地上都会有六七厘米厚的积雪。网络上志愿者们躺在雪地上休息的视频,让很多通化市民感动,也看得志愿者们热泪盈眶。
志愿者送煤气罐
“30个人送1000户,有三四天的时间,真的是一宿一宿的送。”刘忠敏说,志愿者配送真的很辛苦,东昌区里多层的居民楼多,配送需要爬楼,即便有的高层有电梯,但刚开始怕居民乱串疫情扩散,电梯也都暂时被关闭了,“我们有送蔬菜包,还有送煤气罐的,送几趟下来,男生的腿都在抖,防护服里穿着的羽绒服都湿透了。”
志愿者连跑几次楼,防护服里的羽绒服已经湿了
这两天,一些药店陆续开门,徐辉仍然负责配送蔬菜包,刘忠敏被安排配送药品,“有好几家药房都开了,我被安排在吉林大药房,3个开门的吉林大药房有50多个志愿者配送,但还是挺忙的。”吃完饭,休息不到5分钟,刘忠敏又开始了药品分拣的工作。
5. 集中隔离点组装完毕
为保障市区居民居家封闭期间基本生活物资需求,1月24日,通化连夜配送生活物资,部分居民断粮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张建伟收到的蔬菜包,里面有1个青萝卜,3个辣椒,3个圆葱,6个土豆,1棵大白菜,但也有像陈永一样,仍然在焦急等待的。
志愿者送蔬菜包
1月26日,通化市商务局局长孙小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连续两天的工作,700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已配送“蔬菜包”113024包,基本解决了市区居民的生活急需。陈永和他的父母都收到了蔬菜包。
吃喝问题正在一步步优化解决,但疫情的阴霾却一直笼罩在通化上空,这几天,陈永总会想,“感染者一直在增加,这样下去通化该咋办?”
1月25日开始的通化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市区累计采集361927人,完成检测252879人,检出无症状感染者10人。1月26日,市长李平说,由于出现病例比较多,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都要进行集中的管控与隔离。通化市53处隔离点、4340个房间,已经用了4124间。自1月21日晚,通化市开始施工建设集中隔离点。
截至1月27日24时,通化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292例,其中确诊病例211例,无症状感染者81例。
“我们现在收到捐赠物资174种、资金1262万元。从捐赠的物资看,国家工作组、省工作组带来了呼吸机、防护服等医疗设备和防护设备,这都是我们急需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平对媒体说,“下一步,考虑到救治的方便、减轻周边城市的压力,在隔离点建成之后,会将群众有序转运过来,便于他们的治疗,也便于日常管理。”
经过845名技术管理和施工人员、50余台机械设备不间断施工作业,1月27日,通化市1186套隔离方舱全部组装完毕,目前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
此时,断粮焦虑的阴霾在通化上空渐渐消散,我们相信,带着“战疫必胜”的众志成城,通化也将凯旋。
(应受访者要求,陈永、张建伟为化名)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津云锋声】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hth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