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网app下载

银川北仑区抖音短视频代运营

covsun 2021-11-26 04:39:46 行业动态 2272 0

每经记者:夏冰 每经编辑:陈俊杰

从十年前的试点到如今的统一开市,中国碳交易走过了10年时光。

在各方热切期盼中,7月16日9: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鸣锣开市,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

来自开市现场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天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103953吨,成交额210230053.25元,收盘价51.23元/吨,较开盘价上涨6.73%。

申能集团、华润电力、华电集团、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能集团、中石油、大唐集团、浙能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

受开市消息影响,A股市场的碳中和相关概念股也乘“热”而上,昊华科技(6000378,SH)、云天化(600096,SH)涨停,双良节能(600481,SH)涨逾9%,板块继续活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

按照规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两者共同承担了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支柱作用。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我们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因此中国碳市场的启动将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增添新的动力和信心,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在国新办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爽认为,中国愿意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而建立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无疑是履行担当的重要一步。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其碳减排总量将远远超过欧盟碳交易中心的减排量。

记者梳理资料注意到,从2011年10月启动碳市场建设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开展试点,而后从2013年6月陆续启动了交易,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经多年经验积累,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据国金证券统计,待重点行业全部纳入碳市场后,覆盖的年碳排放总量预计在80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70%-80%。

对于碳交易市场的初期规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裁王习斌表示,“后面其他高耗能的行业逐步启动,八大行业接近100亿吨体量。”

在碳排放交易额上,根据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研究数据,到2025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2840亿元,如果后期推出期货等相关衍生品,那么规模还将被放大数倍。

但不管规模会有多大,来自机构方面的观点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是生态环境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核心工作。

赵英民表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张爽教授谈到,随着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成立,企业最重要的是主动拥抱变化,改变对成本的固有认识。此前,企业更多考虑自身的成本支出,而对社会成本如环境污染等重视不足,未来,企业需要充分兼顾这两者。除此外,产业升级的速度也将加快,很多企业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利用这个契机,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从而更轻松地通过此次“大考”。

电力企业积极进场交易

全球来看,电力和热力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因此,碳交易市场,率先启动的是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上线。

此前,或是受碳中和利好影响,电力板块的部分上市公司今年整体股价走势涨幅超前。

今日,碳市场一经开启,各电力企业就已赶上“首班车”了。上线参与首日交易的,分别为6家电力企业,两大地方国企,以及“两桶油”。

中石化方面披露,其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四家企业参与了首日碳交易。

浙能集团方面宣告,已完成浙江碳交易首单,集团所属嘉华发电公司、温州发电公司、北仑发电公司和宁夏枣泉发电公司参与上线交易。

“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所以这个行业首先纳入,同时可以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赵英民说。

记者注意到,碳排放量巨大的煤电短期内仍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至于为何将电力行业作为首选行业,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顾蔚对记者分析说,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最大、最重的一块“拼图”,同时也是未来实施碳减排的最重要领域。据统计,2019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能源相关活动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除此外,与电力行业本身的行业属性相关,其产品相对单一,而且数据计量的设备比较完备,排放数据统计的基础相对其他行业较好,便于核查和规范管理,可以为以后其他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提供很好的示范。

记者注意到,全国碳市场总的原则是顺利启动,平稳运行。而政府分配的配额及执行配额的松紧程度,将是各电力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积极性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配额还是分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首年不会收紧配额,大部分电力企业在最近几年,依然体现为碳权紧平衡,未来会逐步收紧,分布实现碳减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记者分析说,碳交易会加速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和燃煤发电的分化,中国电力结构的转型应该在此势头下加速前进。

“如果积极地跟进电力能源结构的优化,以低碳项目来对冲掉化石能源碳排放,则可以很好地平衡未来业绩预期。当然,如果不去做优化,那么电力企业的碳权压力会逐步增强,首年的利润影响可能不大,但未来将逐步加大。总体上看,电力公司尤其是火电企业业绩将承压。”盘和林说。

在谈到如何让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挑战问题时,张爽教授认为,“不管是碳交易的价格,还是配套的电价改革等,最重要的是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张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我国严控销售电价,但一旦电力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平台,就促使其使用更清洁的能源来发电,单位发电成本势必会上升。如果电价不放松,电力企业的利润会被压缩,其就没有动力去推动降低碳排放。另外,严控电价,让电价保持在较低水平,会使得那些耗电量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没有动力来推动节能,降低电力消费。所以,为配合推动碳交易制度的实施,电价制度改革未来有必要提上日程,让市场供需关系来主导电价的变动。

电力行业之后,也会有更多的行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其中,钢铁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尽早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外,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也有望在“十四五”期间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

碳价逐渐上涨将成为长期趋势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我国的碳定价机制,以“谁污染谁付费”为原则。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赵英民表示,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 生态环境部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此前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全国碳市场推出以后,随着中国“双碳”进程的推进,碳市场的配额会逐步收紧,未来5-10年间,碳的价格会呈现逐步上升的过程,并大概率最终与国际碳价格接轨。

绿色金融专家、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博士对记者分析指出,“中长期看,碳价应该在近期开盘后平稳的基础上,有一个上行动力,未来,企业的碳减排成本会逐渐上升。”

“相对于此前45元左右的市场预期,今早的首笔碳价要高出不少。”盘和林对记者说,前期来看,碳市场供需较为平衡,所以,预期碳价不会很高,进入市场的主体企业要立足长远,优化能源结构。未来,要视能源结构调整情况,和火电企业占比情况而定,如果一切推进都如设想那样,那么这个价格将维持稳定,甚至出现逐步上升。

“对于发电企业,除了盯住市场,还要看碳权超标导致的处罚成本,这个成本可以看做是碳权交易价格的天花板。进入市场的主体尤其要关注到,如今对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监测正在日趋严格,在数据真实性上面要切切实实的落实到位。主体企业首先在自身碳排放数据采集方面要做好流程。”盘和林强调指出。

在碳成本有预期增加的背后,业内专家认为,其将有望推动减碳技术的发展,依托碳市场可提供企业多元投融资渠道。

“碳市场还是能扮演一定的金融角色,它在推进的过程中,能让我们的金融机构积极地参与进来,产生一些新的融资工具。依托碳市场的融资,从碳交易本身来看,企业投入资源做了减碳,多余额度可以拿到市场交易,可以获取一些收益,相当于碳交易市场为减碳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筹措资金的渠道;除此外,依托碳市场产生的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譬如企业拿碳排放权去银行做抵押融资,这也是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未来,应该还有很多的金融创新出现。”郭沛源博士说。

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抖音AI短视频制作华体会全站app官网公司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