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后疫情时代,如何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质,进行产业升级?连日来,记者来到曾经的“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探访这座苏北城市的产业实践,管窥文旅产业如何为城市蝶变赋能。
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承运河文脉,促“中轴“勃兴
绵延千里的大运河,跨越千年时光缓缓流淌至今。大运河畔的淮安,见证了其曾经的繁华与荣耀,也成为其今生蝶变、绽放光华的最好注脚。
上个月,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在大运河边拉开帷幕。如今的大运河上,越来越多这样规格的文旅活动落地于此,与“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的气质相得益彰。
淮安依运河而兴,运河也成为当地促进古今汇合、产业融合、城乡整合的最好载体。做好运河文章,也成为淮安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助力打造“江苏美丽中轴”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0年3月,淮安市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一淮安市委、市政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优化重组成立的市属国有文旅龙头企业,为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实施载体,揭开了淮安发展文旅产业的新篇章,也成为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风采的又一力举。
项目兴则产业兴。淮安文旅集团作为当地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建设的主体,加速推进一批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的实施——
眼下,运河畔的板闸遗址公园的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年内即可主体封顶,综合停车场年底前竣工验收。不只如此,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项目确保年底完成、按照“世界一流、传世之作”定位打造的中国水工科技馆内年开建,中国漕运城、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进行前期对接,白马湖大道、湿地康养小镇等也在稳步推进中。
新项目破土上马动若风发,老景观系统提升绝非“一拆了之”,项目推进的逻辑突出“系统”二字。以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工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为例,作为该市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北起清江浦区大闸口,南至淮安区友谊桥,地面划线、景观提升、城市家具、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一条龙”提升,强调人、环境、自然的共存与融合,点线结合,打造成淮安人民的“城市会客厅”。
传承运河文脉,不仅要建好“节点”项目,更要讲好运河故事。淮安文旅集团“开门吆喝”,先后创作《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摄影长卷》《中国大运河图典》,拍摄《淮安运河八景》系列视频,推出《桥见运河之都主题宣传》,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课堂》《大运河水上党课》等,向世界传递出“水韵淮安”的文旅好声音。
“我们要全力塑造生态、现代、开放、时尚、活跃的淮安城市形象和大运河文化名片。”放眼未来,淮安文旅集团负责人思路清晰——传承运河文脉,擦亮生态底色,逐步实现由“大写意”向“工笔画”的华丽转变,助力打造好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
聚焦全域旅游发展——
点“亮”夜经济,供给侧升级
当前,全域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更好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能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围绕“生态文旅水城”发展定位,淮安聚焦全域旅游建设,以龙头景区为“支点”,撬动高水准文旅产品供给、高质量品牌创建、高标准服务水平提升。
——“夜游”经济兴起,点亮了新消费,延伸了旅游时长。“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华灯初上,里运河文化长廊尽显璀璨光华。美丽的清江浦在夜色中闪耀迷人,精美画舫与沿岸古迹交相辉映,青浦江楼、国师塔、常盈桥灯影婆娑,美食街霓虹闪烁……诗句描绘的盛世清江浦夜景今日得以重现。
“后疫情时代”,夜游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增长点。淮安市文旅集团瞄准这一机遇,以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青浦江景区品牌建设为契机,打造绚丽的两岸夜景,推出特色游船画舫和丰富多元的节庆活动,不仅点亮夜空,还一举延长游客旅游时长、提升过夜率,点“燃”了文旅消费市场。
——生态旅游“破圈”,点“靓”了新玩法,拓展了旅游半径。今年5月,白马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淮安市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命名单位。四季有景、生态宜人的白马湖,正为研学游赋予更为“自然”的丰富内涵。
碧波万顷的白马湖不仅成为湖泊生态修复的“江苏样板”,还诞生多个“爆款”——白马湖三岛奇遇记景区萌宠云集,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向日葵的故事景区内春夏樱盛葵繁,被赞为“离城市最近的远方”;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生物多样性令人惊叹,去年底跻身”国字号“……去年,淮安白马湖旅游度假区入选抖音“江苏十大热门目的地”,拓展了旅游半径、丰富了客源层级。
——文旅服务升级,点“醒”了新业态,提升了旅游体验。高铁开通,带来苏北旅游蝶变的机遇,也带来文旅服务必须跟上的考验。为此,淮安文旅集团在淮安东站打造全新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承接高铁站广告上刊,积极打通游客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
加快旅游标识标牌提档、推动交通“快行慢游”、制定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加速智慧文旅建设……一个着力解决人行、骑行、车行、舟行等“四行”和车位、厕位、餐位、床位等“四位”问题,供给侧全面升级的全域旅游体系正在淮安快步构建中。
聚焦文旅融合发展——
叫响优品牌,走向“深融合”
“四水穿城”“九省通衢”的淮安城内,不仅流淌着奔流不息的江河水,还有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衍生出漕运文化、城池文化、美食文化、科举文化、名人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掼蛋”文化等丰富多样的独特文化。因文而立、因旅而兴,淮安聚焦文旅融合,助力构建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让“诗与远方”在方水土上交融前行。
以文兴旅,离不开品牌的打造。“淮扬菜之夜”“淮扬菜美食节”……如今,这些响当当的活动已经成为淮安人的骄傲。这背后是当地瞄准彰显淮扬文化、发展淮扬产业、打响淮扬名店、培育淮扬大厨、推广淮扬名菜,开掘淮扬菜“就地取材、百姓创造、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的特点,打造国内一线餐饮文化产业品牌。
见微知著,一手抓资源开发、一手抓市场开拓,“千秋淮扬”淮扬菜文化品牌、“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运河文化品牌、“一见清心白马湖”生态旅游品牌等愈拭愈亮,成为一张张亮眼的淮安名片。
以旅彰文,更需要IP的开掘。中国漕运城电影小镇项目的推进,浓缩了淮安文旅集团打造文旅娱乐IP的决心。项目秉持“运河之都、淮安记忆”设计理念,打造运河水都、江湖人家、电影大道、天下粮仓四个板块,展现淮安“南船北马、码头文化、总督文化、漕船制造、淮扬菜系、非遗市井、漕运江湖”等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以电影小镇为平台,吸引影视剧组、明星、网红、知名娱乐节目落地淮安。
走向文旅深融合,未来,还将策划“我心归处是淮安”大型文旅实景演出,深化淮安实景文旅娱乐;整合“淮安游礼”“淮味千年”等文旅资源,做强“我心归处是淮安”系列文创,探索文旅融合“向深处去”的有效路径。
实践证明,“水韵淮安“文旅勃兴,初步树就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立足“十四五”,下一步,还需继续以奋斗之姿,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让到淮安“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成为风尚,进一步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在运河之畔擘画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图景,奋力书写“把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的文旅答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通讯员 张弢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王建朋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hth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