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普照广西“东大门”
让法治元素入眼入脑入心,聚集城区发展目光,聚焦法治元素建设。今年以来,梧州市万秀区深入贯彻“七五”普法规划,坚持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加强普法资源整合、推动普法阵地升级发展,大力开展法治元素“满视野”活动,积极营造“抬眼望法”的视觉环境,推进法治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效。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电动车,购买被盗车辆将受到法律追究”……今年以来,万秀区委政法委、司法局等部门多次深入国道321线东出口沿线镇村、街道、公路沿线走到选址,在公路收费口、城镇交叉口等公路沿线设立多块大型标语牌,使过往群众和常来北往的游客感受到万秀的良好法治环境。
“像我们这些留守老人最容易被邪教给骗了,通过看了村委开设的反邪教宣传栏,我知道什么是邪教。今后一定要注意防范。”近日,城东镇扶典村的群众吴阿姨说。初秋时节,走进地处广西东大门前沿的万秀区城东镇,浓厚的学法普法氛围扑面而来:普法文艺巡演如火如荼,法治宣传讲座场场爆满,政法干警走村串户“送法”上门,法治文化广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城东镇在各村屯设立法制宣传栏,法制宣传栏吸引了不少群众和过往行人驻足观看,一位在此候车的群众高兴地说:“我们一边等车一边还能学到法律知识,这个方法还可以。”万秀区借助交通便利、车流人流量大等优势,在公路沿线显眼路段,制作以反邪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户外墙体宣传标语20多条;在公路交叉路口制作竖牌镀锌管宣传栏10多块。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携手广东封开县打造东出口粤桂反邪百里宣传文化带,让群众认识到邪教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
万秀区城东镇思扶村结合郊区实际,留守老人儿童多,娱乐生活不丰富,获取信息渠道少,村里小卖部几乎就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有空都喜欢到小卖部坐上一会,消磨时间。思扶村充分利用公路沿线小卖部的这个特点,小卖部变身反邪教警示教育点,利用闭路电视播放反邪宣传片。老人可以直观地了解邪教的本质、邪教与宗教的区别等知识,从而自觉抵制邪教。
万秀区还通过微信、网站、广播、简报、法治宣传辅导站等载体,积极构筑“东大门”法治宣传立体多维阵地体系,强化法治元素全方位、立体式熏染。面向社会公众开通了“法治好声音”普法微信公众号和万秀普法网,借助社区、村屯微信联盟,把“法治好声音”普法微信公众号嵌入微信平台,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视点、法治生活等栏目,报道区域普法动态,hth法律知识,回应公众法律需求。同时,结合镇、村屯法治宣传辅导站和司法工作室场所开展各种流动普法宣传活动,使群众接受到了动静结合、学用结合的普法熏陶,让群众在“举手投足”间就能感受到法治元素的魅力,领略到法治文化的滋养,使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永植心中。
作者 | 李继远 吴卫亚 郭桂妮
玉林检察:二审案件进社区 当庭普法效果好
9月5日上午,玉林市检察院检察官王智依法出席了玉林市中级法院在福绵区福绵社区开庭审理的原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某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温某涉嫌贪污上诉案。该案系福绵区监察委查办的第一个案件,福绵区检察院快捕快诉,2个月内将案件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以贪污罪判决被告人温某某有期徒刑1年,判处罚金10万元,没收非法所得近2万元。温某某以量刑过重、罚金过高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为全力服务扶贫攻坚中心工作,教育干部群众,严厉打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扩大办案效果,市检察院配合市中级法院,将二审庭审设进福绵区福绵社区开庭审理,并组织了各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各镇民政办、扶贫办工作站负责人,23个涉农部门分管领导,26个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主任及纪检委员,福绵镇及福东社区的部分居民近200人旁听了此次庭审。
玉林市检察院检察官王智根据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温某某在协助人民政府办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欺骗、隐瞒的手段,先后从其掌控的五户低保户银行账户中,通过取现及POS机刷卡转账的方式,非法占有该五户低保户名下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部分用于其家庭日常开支、部分用于缴纳低保户的社会抚养费、部分分给未获得低保的生活困难村民的犯罪事实,对照法条当庭向旁听人员现场普法。
二审案件进社区当庭普法,零距离感受庭审气氛和聆听法官、检察官释法说理,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提升了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旁听人员在观摩庭审后纷纷表示:此次庭审进社区很接地气,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课,对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 | 梁夏
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又获最高法表扬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和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对2018年在司法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法院进行了通报表扬,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再次被评为“2018年在司法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法院”。
2018年以来,兴宁区法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审判执行、司法改革等中心工作,主动策划报道,创新宣传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努力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趋势,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站、电视、电台以及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体平台,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导向正确,充分占领舆论阵地。今年以来,兴宁区法院共向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报刊、杂志、网站、电视台、电台发布新闻稿件300余篇,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等主流电视媒体报道60余次,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改革报》、《人民法院报》、《广西日报》、《广西法治日报》、《南宁日报》等主流媒体采用130余篇,被其他市级以上网络媒体采用260余篇,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法院各项工作,营造了社会大众理解法院、了解法院、支持法院的良好舆论环境,传递了法治正能量。
兴宁区法院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注重新媒体的传媒规律,紧跟时代脉络,创新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2018年,兴宁区法院在全区法院中首次使用抖音进行宣传,并全国首创通过抖音平台发布执行悬赏,进一步拓宽了宣传渠道,紧贴社会聚焦,占领舆论主战场,hth司法正能量。进驻抖音三个多月来,兴宁区法院共创作《执行悬赏》《法官释法》等抖音作品29条,获赞22.9余万,粉丝2.3万余人,浏览量共计1151.3万余次,成效显著。通过抖音发布执行悬赏这一创举被最高人民法院“攻坚执行难”新闻宣传简报采用,多个执行抖音短视频被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采用;更是获得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参考消息》、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同时,兴宁区法院借助新媒体对执行行动进行直播,进一步在全社会为破解执行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其中,2018年5月17日,该院通过今日头条直播《南宁:老赖欠400万不还,法院撬门换锁强制拍卖》以5415541的参与人次打破全区法院今日头条直播观看量记录,更位列全国头条直播双周排行榜第16期第1位。
下一步,兴宁区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本领,严格执行“五大使命”,着眼“四心”,提升“四力”,充分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法治好故事,hth法治正力量,开创司法宣传工作新篇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作者 | 吴昊
港北法院:诉前调解化纠纷 高效便捷获称赞
2018年8月31日上午,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特邀律师成功调解一起涉众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8月31日上午,贵港市某小区14名业主将一纸诉状交到港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该涉众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按照正常诉讼程序,需要审判团队6个月时间才能审理完毕,不仅耗费审判资源,也无形中加重当事人利益实现的负担,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刘敏当即决定启动诉前联调机制,充分发挥港北区法律援助中心驻法院工作站律师的调解工作机能,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立即邀请律师参与调解工作,仅用半天时间,全部业主即与物业公司达成调解协议,一起涉众案件成功结案。
“原想着这起纠纷因为涉及住户较多,通过诉讼彻底解决纷争要很长一个过程,过程中矛盾还可能是进一步激化。没想到经过法院诉前调解,还没进入诉讼环节,一切就迎刃而解了。”物业公司负责人黄先生感慨说,“感谢法院的新机制,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好处”。
今年以来,港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贯彻《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市法院立案部门推行“加减乘除法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特邀调解员制度,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及时有效地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也为法院审判工作做“减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作者 | 梁晋瑜
钦南区法院:巧用微信远程调解,便民利民提高效率
9月5日,钦南区法院首次运用微信远程办案,成功调解了一起挂靠合同纠纷。
原告钦州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7日与被告罗某签订了一份挂靠合同,双方约定由罗某将其名下的一辆货车挂靠在钦州市某物流有限公司名下,以该公司的名义运营,并由该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合同履行期间,罗某的货车因事故报废,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随后,原告钦州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22日向钦南区法院提起了诉讼,请求依法解除合同。
承办案件的杨法官了解案情后,通过电话与罗某取得了联系。经核实,罗某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无异议,也同意解除合同,但由于罗某已到广东打工,路途遥远且请假困难,短期内无法回到钦州处理纠纷。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杨法官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立案调解后,即与罗某互加了微信好友,并利用微信成功调解了案件。
核对身份、送达起诉书、告知权利义务、提出调解方案,达成调解协议……不到半个小时,在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解除合同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微信中对协议内容予以了确认。为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杨法官同时表示将通过邮寄方式将书面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至此,一起原本可能需要花费数个月时间才能办结的案件在钦南区法院得以快速结案。
据介绍,这是钦南区法院升级诉讼服务、提升办案质量的一个缩影。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钦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率先在全市法院范围内引入“互联网+”理念,将“微信调解”融入审判工作当中,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财力,同时也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得到了案件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下一步,钦南区法院将继续强化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手段,加快创建智慧型法院,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送达法律文书、进行庭审、开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等新媒体办案理念,创新便民利民举措,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最大限度地减轻当事人诉累,丰富便民利民的信息化司法服务渠道。
作者 | 吴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