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网app下载
为了打通监察监督全覆盖“最后一米”,广州市2018年以来逐步在各区所有村(社)建立监察站。那么,普通市民是否知道监察站?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贪腐或存在作风问题,是否向监察站反映?广州大学“微监察”团队在指导老师刘建义带领下,深入社区一线,对群众监察认知水平进行了系统调研,形成《“相见”亦“相识”:公民参与基层反腐败的认知悖论及其消解》调研报告,总结提出基层监察体制改革的广州经验。
广州大学“微监察”团队在街头调研。
近五成受访者不清楚小区是否设监察站
群众对反腐败政策的认知是其理性评价政策、积极参与基层反腐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此,广州大学“微监察”团队立足于政策认知视角,从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参与程度、满意程度等4个维度,对广州市市民的监察认知现状进行全面解构,深入挖掘影响监察认知水平的因素,为提高群众监察认知水平、反腐败参与积极性提出应对之策。
2020年4月立项以来,该团队成员先后前往番禺区、海珠区、黄埔区、天河区等地的百余个村社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向村(居)民派发问卷,与各监察站站长、监督员进行深入访谈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调查数据显示,在监察站了解程度方面,听说过监察站被调查对象占少数,对监察站办公地点、时间、流程等信息了解细致的群众更少。在监察站关注程度方面,57.81%受访者“完全没听说过”,仅42.19%受访者“听说过”。询问“您所在小区是否有监察站”时,49.79%受访者“不清楚”小区内是否设有监察站,只有24.26%受访者知道小区内设置监察站。被问及“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监察站”,多数受访者是通过社区宣传栏(47.33%),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45.27%),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41.56%)关注监察站讯息。
广州大学“微监察”团队在社区监察站调研。
应注重发挥基层公共事务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在监察站参与程度方面,调研发现群众有参与反腐败的基本意识意愿。在听说过监察站的调查对象中,有84.26%表示愿意向监察站反映问题,但仅有24.79%受访者曾向监察站主动反映过问题。可见,广州市市民对监察站有一定了解程度,大多数受访者“愿意向监察站投诉举报”。
通过数据分析,项目团队发现群众监察认知水平受社会关系网络、公共事务关注度、公共事务参与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关注度较高、参与经历较丰富的群众其监察认知水平更高,更倾向于向监察站反映问题,具有“经验溢出”效应。在调研报告中,广州大学“微监察”团队建议,应通过创新廉政政策的宣传内容和方式、重视社会资本的感染效应、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手段,为群众参与基层反腐败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在破解“微监察”落实落地难题时,应注重发挥基层公共事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群众参与基层反腐败的积极性。
据介绍,该团队已向广州市纪委、广东省委提交《关于提升广州市基层监察工作群众认知度的对策建议》、《广州市基层监察工作群众认知和评价调研报告》。该项目也获得广州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作品竞赛校赛特等奖,现已进入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实习生 张瑾杰(图片由广州大学提供)